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人物传记 >任正非的资本 > 第1章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第1章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作者:李志朝   |  字数:2287  |  更新时间:2017-08-02 09:46:03  |  分类:

人物传记

任正非曾在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文章中写道:“这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

这是一篇当年在企业界广为流传的文章,很多公司的总裁在看过这篇文章后都为任正非行笔之间所流露出的危机意识点赞,并在所在公司推荐阅读,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就是该文的积极推荐者。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的做法只是在制造舆论,赚取眼球,更像是一场“作秀”。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无从知晓任正非提笔书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突破220亿元,以接近3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在一些人看来,任正非这个人的想法多多少少夹带着一丝老旧的保守,甚至可以说是做人不够大气。然而,面对种种流言,任正非始终不为所动,依然不苟言笑地对下属说:“你们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灾难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冬天来时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在一位研究华为企业的经济学者看来,华为是一家被危机感推着走的公司。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这批中国企业家,大多有童年挨饿的经历。任正非曾在回忆父母的文章中提及,高三时靠着每天早上一块玉米饼考上大学,玉米饼是妈妈用全家人节省的口粮省出来的。

与任正非同龄的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对此很有共鸣。他在读后感中回忆了自己半夜饿得受不了爬起来吃羚翘解毒丸的场景。柳传志曾在文章里写道:“知道什么叫饿吗?那就是耗干净你身上的脂肪,然后再耗你的肌肉。”这种经历,使得他们在做企业时,危机感比其他人来得强烈。

在企业界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可怕的。”未雨绸缪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家、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就会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机真正到来时,才发现想要做出改变已为时已晚。

在自行车品牌里,提起“凤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生产渐渐恢复,自行车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必备品,被归为当时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大件”之一。当时在国内出名的自行车品牌不多,这其中就有“凤凰”。在凤凰牌自行车销量最风光的时候,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凤凰拥有46家联营厂,可谓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改革开放后,台湾省有一家叫作巨大集团的公司,主动来到内地找到凤凰,希望能够在商业上寻求合作。

最开始的时候,凤凰内部人员一度不肯合作,后来,在巨大集团表示愿意多投资金的“恳求”下,两家才开始联手。然而好景不长,步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自行车市场情况每况愈下,巨大对凤凰讲:“我们一定要改变现状,不然有一天技术优势一旦失去就很麻烦。”

可凤凰当时的负责人却说:“有什么担心的?我们有几十家联营厂,我们的技术很厉害,我们有这么多优秀工程师,市场上的小企业根本没法比!”

结果,没过几年的时间,中国自行车中小企业遍地开花,虽然在质量和口碑上不及凤凰,但价格是凤凰品牌的三分之一不到。在这样的形势下,凤凰被击垮可谓意料之内的事情。

此时巨大集团有人再次站出来对凤凰讲:“我们觉得你或许应该升级你的品质。”

这一次凤凰依旧没有听,而是另辟蹊径,走上了一条讨巧的道路。既然国内卖不掉,那好,我们可以出口到国外去卖。凭借出口这条路,凤凰总算又过上了几年安稳日子。可中国不久后加入了WTO,所有自行车关税增加,本来就不多的利润就这么被一刀砍掉,凤凰再次被打倒在地。

此后几经风雨,凤凰再无起色,不断重组改革,最终销声匿迹。而凤凰当年的合作伙伴——巨大集团,却因为不断自主研发技术,成为国内外广受欢迎的自行车品牌——捷安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世上无论哪个企业,即使表面再光鲜,其背后也一定危机四伏,一个再优秀的企业,到最后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走向灭亡。从哲学上、从自然规律上来说,这种灭亡我们并不能彻底抗拒,只是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能延缓企业末日的到来。

正是因为华为从2000年以来一直树立的危机意识,才能够在IT业寒冬来临的那几年间度过危机,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时重振羽翼,高飞翱翔。

危机思维是考验一个企业家能否成功超越自我的标志,是确保企业家保持清醒头脑,看清未来将会产生何种困境的能力;没有危机思维,企业就难以不断发展壮大。比尔·盖茨就经常在董事会上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海尔张瑞敏时常提醒自己,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香港“超人”李嘉诚在他工作的90%时间里都在思考失败和对策。正是由于他们具备了危机思维,所以才能在多数人普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表现出“众人皆睡我独醒”的状态。

因此,在纷繁变化的21世纪,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把意识变成危机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牢牢把握企业基业长青的命脉。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领导人,每天都要有危机意识,要清楚地知道你快不行的时候谁会来救你,只有每天不断把这个问题想好,才能够给自己的企业架设一个安全的未来通途。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