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史玉柱成立巨人网路,专注于开发网络游戏,第一笔投资花完之后,游戏没研发出来,史玉柱急了,他开始担任CEO全面接管网络游戏业务。史玉柱带领团队拼命地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巨人网络就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了。史玉柱自述:“上市前那段时间,我一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4~16小时,随时找研发团队讨论有关游戏的内容和决策。这带动了整个团队也非常投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的事,在一起研讨就会诞生很多创新,这是团队全身心投入产生的结果。”
史玉柱曾经说过:我每天待的地方只有三个,办公室、家和车里。不论历经多少风霜,不论过去多少年,史玉柱在工作上自始至终都是兢兢业业。他头脑中不仅每天装着工作的事,还老盯着别人干活。他最常见的生活方式是开着一辆巨大的白色通用房车上下班。在史玉柱的“老将”、巨人网络副总裁汤敏心中,史玉柱是一个会被永远记住的人。“史总是个勤奋、务实还有点偏执的人。他对工作特别专注,讲究细节,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对于自己的勤奋,史玉柱自己也挺自豪:“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光辉的一面。我的长处是勤奋,是坚强。别人用5小时做的事,我会攻三天三夜。另外,我在机会面前非常决断。”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能干,其拥有和熟悉的各方面知识及专业技能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样样皆懂、路路皆通。也许,在你从事某项事业之前对此领域已有所涉足,对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常识已略有所知。但当你一旦真正开始创业、开始从事某项事业时,你会顿感你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你会漏洞百出、困难重重。唯有勤奋能够弥补一切不足。
我们所熟知的光鲜亮丽的上市企业CEO们都很勤奋,其中一些甚至以“工作狂”著称。以李嘉诚为例,李嘉诚说:“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间,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劳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李嘉诚在事业上艰苦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曾经度过了一段“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返家来”的岁月。那个时候,他每天在床头摆两个闹钟来唤醒、催促和鞭策自己。他每个星期的上班时间是7天,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十五六小时,有时简直忙到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长久与电影院“绝缘”。当他成家立业之后,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美德,他的手表总要往前拨10分钟以免误事。
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推销的秘诀,他当众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啊!”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经每天夜里12点都不下班,老板都没走,其他人自然也不好意思走,尤其马化腾还要不断地处理事情,发邮件沟通问题,高层们只好陪着他一起工作。后来马化腾结婚了,让这些高层都松了一口气,就是因为婚后的马化腾要早点回家。
软银公司的创始人孙正义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勤奋努力。”孙正义身上具备了两种超常的能力:一是令人吃惊的洞悉问题本质的能力。他总是能看清问题本质,并快速处理。二是他超乎常人的勤奋努力。1982年,软银公司以“黑马”的姿势在日本企业界崛起。那段时间孙正义非常忙碌,他往往会忙得忘了吃饭,没有周末和假日,每天的睡眠不超过6小时,即便是睡着,脑子里想的也是工作上的事情。企业领导人的这种拼命精神也激励了公司员工,有的人忙得好几天都没有回家,晚上困得顶不住的时候就胡乱找个地方对付。这种从上而下的拼命三郎的精神,使得软银公司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日本软件流通行业中脱颖而出。
成功没有偶然因素,当你想要获得一项成就的时候,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英国神经学家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这就是勤奋的意义,越在成功的时候越要勤奋,时刻保持自己的“加速运转”,保持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