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在人才的选择上非常重要。通过比较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人才,既能识人之短,又能更好地鉴别人才。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揭示是无差别、认清事物本质的重要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我们能很直观地找出二者的差异,权衡之下做出最佳的选择。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将比较的方法运用到领导识别人才上面,一定能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高明的领导者常常会将几个同类人才放在一起进行考查,鉴别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从而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在比较方法上,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正反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从空间上将两个人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在对比中鉴别优劣。这种方法以其中的某一个对象为参照系,选择基本情况相似的同类人才进行比较,区分出二者之间的优劣程度。
纵向比较则是从时间上出发,对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加以考察,看他在时间的推移中产生的变化。通常,纵向比较要求领导从一个人的变化中寻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任何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在不断地发展中变化。这也要求领导不能凭印象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
在团队管理中,“正反比较”就是将一个人的正面意见和反面意见相比较,在求同存异中寻找最佳方案。通常,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会时常改变,通过收集不同的意见,求得最终正确的一致看法。一时拿不准的事情,不妨多听取不同的意见,绝不匆忙地下结论。
明朝初年,李善长被罢免宰相职位,朱元璋积极物色宰相人选。当他向刘伯温问及杨宽如何时,刘伯温说:“杨宽有宰相之相却无宰相之器。他难以做到公平地处理事务,更难以公正地评判是非。”朱元璋又问及汪广洋如何,刘伯温说道:“此人气度狭小,较之杨宽有过之无不及。”当朱元璋问到胡惟庸时,刘伯温说:“此人就如同一匹驾车的骏马,臣担心他走得太急,容易把车驾翻。”朱元璋想了想说:“既然如此,实在是没有可选的人了。我思前想后,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刘伯温听罢,立即说道:“不可不可,臣嫉恶如仇,性情刚烈,容易感情用事,又没有处理事务的耐心,让我做宰相实在是不合适。”
事后,朱元璋无可奈何,只能将众人分别任命同的职务。起初,他还任命胡惟庸做了几年宰相,但最终失败。由此可见刘伯温知己又知人,通过将自己与他人的比较,细数了众人的优缺点,为皇帝用人出谋划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朱元璋曾为攻打元军的主将任命问题困惑不已,手下的常遇春和徐达都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实在是难以区分出优劣。最后,朱元璋仔细分析了二人的优劣,发现常遇春极为冲动,而徐达深思熟虑,遇事往往三思而行。权衡再三,朱元璋决定任命徐达为主帅。做出这样的决定,朱元璋是有充分考虑的:徐达做事谨慎,容易考虑周全,在战事上这是一个难得的优点,也是一个临阵破敌的主帅所必备的素质。常遇春虽然勇猛善战,但性情冲动,如果做了主帅,很容易在关键时刻造成失败。后来,在徐达的带领下,明军直捣大都,巩固了明王朝的江山。
比较的方法在领导的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需要注意把握比较的科学性原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出科学决策。当然,使用比较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切忌单项因素的比较。在比较两种事物时,不能仅从一件事情中随意抽取一些单项因素就匆忙做出结论。通常,领导必须统观全局,将相关的因素加在一起比较,从而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参与比较的两个人应该是能力相当的,否则不具可比性。有些人简单地拿年轻人与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相比较,得出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的观点,因此不敢选用那些年轻人才,这就是犯了糊涂的表现。基础不同的人,比的起点也应不同。
最后,比较的两种事物必须是同一类的,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在比较时,领导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比较那些可以比较的人,并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心理学启示
人才形形色色,虽然难以鉴别,但只要把他们放在一起,个人的优点、缺点就一目了然。现代领导识才用人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当你想要办一个项目时,一定会有很多人主动请缨,纷纷献策,这时你就需要擦亮眼睛,慎重地比较他们之间的优劣之处,选择最优秀的人去做。
比较法是将人才进行归类、筛选的基本方法。有了比较才有了鉴别,但仅仅一次的比较存在很大的误差,毕竟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不断成长的。领导者要准确识别变化中的人,反复、多次地运用比较方法,得出最符合实际的结果,才能把人看得更准。